近日,两位辽宁大学中文系大二的学生小李和小张分别对记者讲述了在暑假勤工俭学时遭遇“另类家教”的事儿。
教孩子当男子汉
7月20日,男孩小李在某小学门口面试,遇见了一位前来找家教的中年妇女,她身后携带一个忸忸怩怩的“小姑娘”,表示想出高薪聘请“特别家教”,需要只有一个:把孩子多带到男孩堆里玩。
小李接下这家教任务后才了解,这个“小姑娘”原来是个男孩,家住沈河区大西路。他刚满1岁时,爸爸妈妈离婚。之后,一直由姥姥带大,姥姥过世后,一直由女保姆带,以前家给他请的家教,也都是女学生。因为极少和男士接触,11岁的他处处表现出女生的性格特点:在学校只和女孩玩、说话细声细气、害臊,甚至常用女人香水。
发现孩子的性别倾向不正常后,孩子妈妈开始有意识地对他进行培养和纠正,所以这次要找一个有阳刚之气的男孩做家教,“让他言传身教,去改变孩子的性格特点”。
家教干的保姆活
“有空时照顾一下孩子,包吃包住每月800块!”7月24日,女孩小张在皇姑区北行附近找家教工作时,碰到了慷慨的郑先生。
当天下午,小张来到凯兴花园郑家。小张发现我们的“学生”才14岁,可是身高已174厘米,体重80公斤。为了不扫父母的兴,小张答应先试一个星期。郑先生留下500元的生活费后,便去外地打点业务了。
在随后的一个星期里,小张几乎成了保姆:买菜做饭、拖地洗衣……一个星期后,小张舍弃了这份工作。
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而且父母都忙于工作,没时间照顾孩子。这个时候孩子的思想还不成熟,比较容易受外面的影响。专家觉得,父母应该多和孩子交流,知道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假如发现有不正常的心理倾向,应准时、正确地引导,让他们尽快走上正轨。